欢迎您来到云浮文明网!访问量:641399
云浮市首届中学生、大中专生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今日正式启动
发布日期:2019-02-19 16:00    浏览次数:0次 编辑者: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云浮市首届中学生、大中专生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

支持单位:

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 中共新兴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市文明办 市教育局 云浮日报社


11月21日,下午3时

此活动在新兴县惠能中学正式启动啦!


11月22日,走进云浮中学

现场精彩剪影马上给您呈上


活动现场除了有古典诗词朗诵、

演唱等丰富节目欣赏外

更有著名的暨南大学博导、

教授、原中文系主任赵维江

为大家主讲《中国古典诗词漫谈》。

让我们一起来感觉一下现场的气氛吧!






诗词给我们心灵的家园

——云浮市首届中学生、大中专生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专访花絮


古典就是古代的经典

——暨南大学博导、原中文系主任

赵维江教授谈古典诗词


       昨日,在我市首届中学生、大中专生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启动仪式上,暨南大学博导、原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作了古典诗词赏析讲座。通过引经据典、活用古今示例和亲身经历,赵维江教授从诗词的“旧”与“新”、诗词的“无用”与“大用”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古典诗词课程。

     “古典诗词文体严格来说分为近体与古体两大类,近体是指唐代以后产生的格律诗,古体是指唐代以前的不太讲究格律的非格律诗。那么古典就意味着‘旧’吗?”赵维江教授说,古典代表传统,但传统不一定意味着陈旧、过时和落后。对于传统、过去、原有、固有的事物,不应看到新的事物就将其抛弃,要作具体分析,分析其糟粕和精华,精华都是经过大浪淘沙,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这也就是经典。而古典就是古代的经典,是由传统遗留下来的经典,经典是可以作为典范、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是古代延续的基因,是现代创新的基础,不管过了多少年,它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不会变旧,所以并不能用“旧”来形容我们的古典诗词。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古典”过时了吗?赵维江说,今天的时代和古人的时代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自媒体成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陷入了信息的海洋,媒介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获取知识的成本也变得廉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基本的文化形态,有着传播迅速、信息海量、大众参与等特点,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我们对互联网的正面看法。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上庞杂的信息并不代表全部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许多只是知识碎片,掺杂着大量的‘垃圾’,对我们年轻一代形成精神价值体系和人文知识体系存在着鉴别和选择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网络文化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化,未必有营养、有价值。”赵维江说。

  赵维江说,在历史的文化时空中,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有着日月星辰、万古长青的特点,它们不会因时过而褪色,也不会因境迁而变质,这就是经典,我们中国古典诗词也正是如此。事实上,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古典诗词更加深刻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目前“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共收到当代人的原创传统诗词投稿37万余篇,这也正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古典诗词并没有过时,反而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形成一股诗词热。

  谈到诗词的“无用”与“大用”,赵维江说,从实用的角度看,我们的古典诗词似乎不怎么有用,但人类的生活不只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人类并不只需要一个物态的家,更需要一个精神的家,而诗词能够给我们一个心灵的家园,让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留心中最美好的情愫,使人生增添色彩,同时也能增强人生见识和社会能力。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可能充满了惊奇,也可能布满了鲜花、山重水复,在过程中,如果有诗词伴随,将会增加更多的快乐。



读诗吟诗体味精彩

——访特邀朗诵嘉宾童天华

记者  何玮珊


     “ 云浮市首届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跟云浮市小学生诗歌节相比,更偏重于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有赏析、吟唱、创作,更加立体、更多元化了。”昨日,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现场,特邀朗诵者童天华告诉记者,现在社会大环境在提倡文化自信,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但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文明发展,而且能为云浮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此次我朗诵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将进酒》,这首诗十分经典,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诗的整体情感饱满,起伏跌宕,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童天华说。


  谈及到此次活动的意义,童天华认为,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大中专生,他们很有必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染和引导的群体,用好的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古诗词,对他们的文化素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提高作用,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童天华从小与朗诵结下浓厚的感情,对传统文化颇有兴趣,他认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个人的气质、品德修养都能起到滋润促进的作用。

  童天华说:“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是需要层层递进的,首先要看诗的字面意思,再进行分析理解,同时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的情感。要能达到好的朗诵效果和对诗有深刻理解,不仅需要逐字斟酌,反复解读,还需全面涉猎知识与慢慢地体味人生的酸楚与精彩,并使之沉淀为自我的一部分。”




传承优秀文化从学生抓起

——访新兴县惠能中学副校长欧全兴

记者  陈小敏



     “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反应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昨日,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现场,新兴县惠能中学副校长欧全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欧全兴认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包含着许多关于感恩、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为善的故事和诗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能让学生从古诗词文化里吸收营养,培育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氛围,从学生时代抓起,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接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欧全兴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够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怀,还能培养学生看待事情、对待生活、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能力,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大学,直至贯彻人的一生。



培养审美情趣 把握传统精粹

——访新兴县惠能中学团委副书记、

音乐老师李莹莹

记者  陈小敏


 “此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云浮日报社主办,利用融媒中心,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不仅在惠能中学发挥作用,还使其传播范围更广,也影响到其他学校师生。此次活动还邀请了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维江作专题讲座,使活动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昨日,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现场,新兴县惠能中学团委副书记、音乐老师李莹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学生如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李莹莹表示,时代在进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丰富其内涵。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是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思想文化,是从优秀传统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对学生“德行”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里包含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古诗由意境和意象组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内心丰富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诗词进行赏析,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细心求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李莹莹认为,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此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领悟传统之美,激发青少年自觉传承国学精粹,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吟赏经典 培养兴趣

记者 何玮珊


 动人心弦的经典佳作,精美绝伦的诗词歌赋。昨日,在我市首届中学生、大中专生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吟唱暨创作大赛启动仪式上,《将进酒》《但愿人长久》《四季诗篇美如画》《沁园春·雪》等一首首古典诗词的朗诵和吟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不断。

   “此次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表演的方式赏析经典佳作,对他们学好古典诗词、提高语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有效促进他们对这方面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类活动。”新兴县惠能中学语文科任老师陈小玲告诉记者,古典诗词作为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次活动的举办让学生有了不同的方式去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我们刚刚表演的节目是《但愿人长久》,既有朗诵也有吟唱,为了以最好状态参加此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地练习,加深对词的掌握和理解。”昨日,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现场,新兴县惠能中学初一三班学生曾华希告诉记者,经过两周的前期准备,不但在朗诵能力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而且对提升个人素养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个人认为虽然有时所读的内容暂时不能完全理解透彻,但其实读过的内容对自身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以后会慢慢体现出来。”同为表演者的惠能中学初一三班学生林子钰说。